向朝鲜赐书或朝鲜到中国购书,皆不从明朝始,但有明一代,中朝的册本交换已达到很是屡次的程度。
关于《宋史》,至景泰四年时端国王再次遣使奏请,于次年9月朝鲜圣节使黄致身回国带来的敕书。
特别朝鲜的购书热情,远比前代强烈。朝鲜正在“青鸟使商业”中,册本取军号、药材之贸,皆是极受朝鲜注沉的,历代国王都将采办册本做为出使大明使者的一个主要使命。
宣德十年8月,朝鲜世国王就曾“遣刑曹参判南智如京师贺圣节,乃奏请胡三省音注《资治通鉴》、赵完壁《源委》及金履祥《通鉴前编》、陈柽《历记》、丞相脱脱撰进《宋史》等书,这年12月南智赍敕自京师回国,敕曰。
明孝弘治八年6月,寺人金辅等赴朝鲜“领诏敕诰命及瓣物”,趁便“令二人献大明《一统志》及《通鉴纲目》;弘治十五年,臣以正朝副使的身份出使大明,寺人金辅又以《青囊杂纂》、《玉音韵海》、《切韵指南》等书相赠,回国将其献于国王。
成化五年(1469年)闰二月明使崔安等将别赐《五伦书》、《五经大全》、《性理大全》。
“…(朝鲜)奏请国王冕服及册本,这是他知慕中国之道,礼文之事,此意可嘉…册本拾掇赐与他…。”。
就朝鲜来说,其古代国度改过罗至高丽再至李朝,都有“慕华”“事大”的倾向和保守,皆将中国看做一个仿照、进修的楷模,目标明显是为了本人的前进和成长。
值得一提的是大明向朝鲜赐《大统历》之事。明朝每年都向朝鲜颁赐明代历书《大统历》。领赐此书的意义不只仅是因为它具有利用价值,更主要的是具有显明的意义。
例如,明英正统元年正月,“前此每年历日授本国节日使以送,今节日使南智回还时,朝廷未及颁赐,故礼部奉圣旨使亨逃授南智,若赶到,须曲到王邦交付。亨未及上,故来也”。
“得王奏称,王国僻正在海阪,册本鲜少,欲得故元所修《宋史》,宣德十年王祖巳尝奏请,因待补完残阙,未蒙颁给。兹王复认为言,且先考古好文之意,特从所请,降赐《宋史》一部,付王贡使陪臣中枢院使黄致身领赍去,”。
一般环境下,都是正在每年的11月或12月赐下一年的《大统历》,数量为一百本,先是由正朝使或节日使带回,后来则由冬至使(受历使)前来领取。偶而未能领到,明朝则调派使者送至朝鲜。
例如,明宪成化二十二年,朝鲜圣节使质正官臣出使大明,奉国王之命采办《苏文忠公集》,求诸,不曾买到,当他回国路过辽东时,偶尔碰到了进士前知县邵奎,二人扳谈起来,昌臣乘隙求苏集,邵奎便将昌臣送入藏书阁取出苏集让他看,并赠给他。
中国是古代世界文明古国之一,这些册本天然是我国前人劳动和聪慧的结晶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度同中国册本丰硕而比拟拟,华文化对世界,特别对周边国度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。
永乐四年,又遣使赐远《通鉴纲目》、《汉准》、《衍义》、《大学衍义》各一部。永乐七年赐《大统历日》一百本、《书》三百部。《》及《性理大全》一部,共一百二十册;《通鉴纲目》一部,计十四册。
不久,永乐帝遣使将所赐元子之书《元史》一部及《十八史略》、《山堂考索》、《诸臣奏议》、《大学衍义》、《春秋会通》、《实西山读》、《朱子全书》各一部送至朝鲜。